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3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98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改良眶隔法和传统睑板法切开重睑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重睑形态、瘢痕发生率、角膜暴露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首都医疗爱育华医院收治的80例单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睑板法切开重睑术,观察组接受改良眶隔法切开重睑术,比较两组术后重睑形态、瘢痕发生率、角膜暴露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角膜暴露率增加值、左侧角膜暴露率增加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睑板法切开重睑术,改良眶隔法切开重睑术不会过度增加术后角膜暴露率,术后瘢痕发生率更低,重睑形态更理想,患者接受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0.5%硫代硫酸钠、10%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 TSB)培养基、10%Letheen肉汤培养基对实验室常用的4种消毒剂的中和效果,为疫苗生产和检定中科学选择中和剂提供依据。 方法  取生长良好的Vero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组8个复孔,置于37 ℃、5% CO2培养过夜。将3种中和剂分别与杀孢子剂、0.5%“84”消毒液、酸性苯酸盐、碱性苯酚盐4种消毒剂中和后,接种于单层生长的Vero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0.5%硫代硫酸钠分别与杀孢子剂、0.5%“84”消毒液中和后接种细胞,8孔细胞全部存活;而0.5%硫代硫酸钠分别与酸性苯酚盐和碱性苯酚盐的中和产物接种细胞后,细胞全部死亡。10% TSB培养基分别与酸性苯酚盐、碱性苯酚盐中和后接种细胞,8孔细胞全部存活;而10% TSB培养基分别与杀孢子剂和0.5%“84”消毒液的中和产物接种细胞后,细胞全部死亡。10%Letheen肉汤培养基接种细胞后,8个孔细胞全部死亡。结论  0.5%硫代硫酸钠可中和杀孢子剂和0.5%“84”消毒液的消毒作用,10%TSB培养基可中和酸性苯酚盐和碱性苯酚盐的消毒作用。10%Letheen肉汤培养对Vero细胞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CD20 和CD19 两个抗原蛋白的双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并制备BiCAR-T 细胞,检测其对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免疫缺陷B-NSG 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基于鼠源CD19 和人源化CD20 scFv 的双靶点CAR分子,将CAR基因装载于慢病毒载体中,在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感染健康人T 细胞制备BiCAR-T 细胞。构建表达CD19 和CD20 的K562-CD19-GFP、K562-CD20-GFP 以及表达Luciferase 的Nalm6-Luc-GFP 细胞作为靶细胞,将BiCAR-T 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检测其对靶细胞杀伤能力及释放IFN-γ 水平。使用Nalm6-Luc-GFP 细胞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BiCAR-T细胞,通过小动物成像方法观察BiCAR-T细胞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健康人来源的BiCAR-T 细胞经7 d 培养后扩增良好,扩增倍数为20~50 倍,阳性率为10%~92%,显示成功制备BiCAR-T细胞。在效靶比为10∶1 时,BiCAR-T细胞对Nalm-6、K562-CD19-GFP 和K562-CD20-GFP 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 (76.7±7.4)% vs(8.7±2.4)%、(93.3±5.2)% vs(46.7±6.2)、(51.0±0.8)vs(30.7±0.5)%,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与Nalm-6细胞共孵育后BiCAR-T 细胞分泌IFN- γ 量显著增加[(872.7±7.7)vs(101.0±5.3)pg/ml ,P<0.01]。动物实验表明,BiCAR-T细胞对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治疗效果明显,注射BiCAR-T细胞后白血病细胞逐渐减少,第50 天时基本消失,小鼠全部存活至第70 天被安乐死;PBS和对照T细胞组小鼠分别在(19±3)和(20±1)d 全部死亡。结论:成功设计了表达CD19 和CD20 的双靶点CAR分子后成功制备了BiCAR-T 细胞,该细胞能够有效杀伤表达CD19 和/或CD20 的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后能够分泌大量IFN-γ,对B-NSG免疫缺陷小鼠白血病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BRAFV600E突变在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中的预后意义以及影响儿童LCH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LCH患儿,采用数字PCR方法检测患儿病灶组织中的BRAFV600E突变,分析突变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40例LCH患儿纳入研究,诊断时中位年龄为2.2(0.1~15.7)岁,男89例(63.6%),女51例。临床分型为单系统(SS)60例(42.9%),多系统无危险器官受累(MS RO-)47例(33.6%),多系统有危险器官受累(MS RO+)33例(23.6%)。中位随访时间34.1(0.9~50.7)月,随访期内70例(50.0%)出现进展或复发,12例(9.6%)出现持续性后遗症,死亡3例(2.1%)。总体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48.9±4.5)%、(46.6±4.4)%和(97.8±1.2)%。①儿童LCH中BRAFV600E突变阳性率67.1%(94/140)。②BRAFV600E突变与患儿临床分型明显相关,突变阳性率MS RO+患儿(90.9%)高于MS RO-患儿(53.2%)或SS患儿(65.0%)(P=0.001);皮肤受累患儿中突变阳性率(77.8%)高于非皮肤受累的患儿(P=0.042);③BRAFV600E突变阳性患儿进展/复发率(57.4%)高于突变阴性患儿(34.8%),P=0.019。3种临床分型中突变阳性和阴性患儿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险器官受累是影响LCH患儿P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702,P=0.003),垂体受累(HR=3.582,P<0.001)、危险器官(HR=2.321,P=0.008)和耳部受累(HR=2.093,P=0.013)是E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LCH患儿BRAFV600E突变与危险器官受累密切相关,突变阳性患儿的进展/复发率高于突变阴性患儿,BRAFV600E不是儿童LCH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是限制其使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被列入中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版)中的33种TCMI均有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其中过敏反应占75%,具体表现为皮肤瘙痒,各种过敏性皮疹,粘膜水肿等,且具有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早,累及多器官,涉及多品种的特点[1]。  相似文献   
8.
屈哲  吕建军  张硕  耿兴超  李波  赵德明 《中国药事》2018,32(8):1079-1087
目的:应用SD大鼠神经干细胞评价药物的神经毒性,为新药早期筛选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体外替代方法。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神经干细胞,传代后得到稳定的第二代神经球。以已知具有神经毒性的长春新碱、顺铂、瑞芬太尼、丙泊酚注射液、丙戊酸钠、苯妥英钠、丙烯酰胺、乙醇、氧化铁纳米粒子作为神经毒性阳性物质,以培养基作为神经毒性空白对照品;以没有神经毒性且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作为检测模型的敏感性;以验证SD大鼠神经干细胞模型对神经毒性药物的检出能力。结果:长春新碱、顺铂、丙泊酚注射液、苯妥英钠、丙烯酰胺、氧化铁纳米粒子可引起全部或部分神经球解离破碎,神经干细胞坏死。顺铂、丙戊酸钠和苯妥英钠可见显著性的抑制神经球聚集。长春新碱、顺铂、瑞芬太尼、氧化铁纳米粒子、丙泊酚注射液、丙戊酸钠、苯妥英钠、丙烯酰胺、乙醇均表现剂量相关性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毒性作用。神经生长因子可见促进神经球聚集及神经干细胞增殖。结论:本文以SD大鼠神经干细胞模型,以神经干细胞体外生长发育指标,验证了已知神经毒性抗肿瘤药物、麻醉剂、抗癫痫药物等的神经毒性特征。评价结果与这些药物已知的神经毒性作用特点一致,该评价方法可作为药物神经毒性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的体外替代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扩增活化的淋巴细胞(EAL)是否具有成瘤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 采用BALB/c裸鼠,分为溶媒对照组、阳性对照(Hela细胞)组、EAL低、高剂量(1×107、5×107/只)组,sc给药1次,观察裸鼠临床症状、注射部位有无结节或肿物形成;每周2次称动物体质量;测量肿物体积,绘制生长曲线;肿物组织取出后,HE染色,光镜下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注射后1周内,阳性对照组注射部位均有肿物生长,随着时间的延长体积逐渐增大;自给药后20 d起,阳性对照组雌性裸鼠与溶媒对照组比较,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0.01),但身体明显消瘦;病理学检查发现,阳性对照组皮下肿瘤细胞灶状/巢状/团块状增生,肿瘤组织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伴或不伴有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EAL低、高剂量组临床症状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均未见肿瘤样病变,体质量增长趋势与溶媒对照组一致。结论 BALB/c裸鼠sc EAL不具有成瘤性。  相似文献   
10.
染色体畸变试验作为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上市前常规开展的毒理学试验项目,是检测化学物质对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影响的基本方法。确立标准化试验方法并积累一定的背景数据,是试验系统和数据真实可靠性的有力保障,可为科研人员和审评专家的数据分析提供有力依据。首先就影响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简要综述,继而通过回顾国内外2012-2017年期间发表的47篇有关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的研究来讨论如何规范化试验条件,并以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2002-2017年汇总的背景数据为例阐释建立历史背景数据的要点。总之,严格参考OECD指导原则开展规范化的染色体畸变试验并通过长期积累建立一套对照受试物的背景数据是临床前遗传毒性研究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更好地对药物等受试物的潜在致染色体损伤作用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